鋼的分類按其化學元素組成,可分為碳素結構鋼、低合金鋼結構、耐候鋼、高強度鋼和不銹鋼等。
1)碳素結構鋼 碳素結構鋼是最普遍的工程鋼,其中碳是形成鋼材強度的主要元素,直接影響著鋼材的可焊性。按其碳量的多少,可以粗略的分成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其中低碳鋼是最主要和使用最多的鋼材品種。
2)低合金高強度合金鋼 在煉鋼過程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如釩、鈮、鈦、鉻和鎳等,其總含量不超過5%,可以顯著提高鋼材的強度,并使其強度、鋼度和穩定性等主要指標得到充分發揮,在大跨度或重負荷結構中尤其能體現出它的特性。使用低合金比碳素結構鋼節省約20%的用鋼量。
3)耐候鋼 在鋼冶煉過程中,加入少量Cu、P、Cr、Ni等,可以在金屬機體表面形成保護層,以提高鋼材耐大氣腐蝕的性能,這類鋼材稱為耐候鋼。
耐候鋼在暴露初期腐蝕速率與普通鋼并沒有多大區別但隨后耐候鋼表面會形成一層穩定的緩蝕層,延緩腐蝕速率,然而在海邊氯離子含量高的地區,或者雨量充沛的地方,表面緩蝕層很容易喪失其作用。因此,以適用耐候鋼為借口而降低防腐蝕涂裝的質量或涂膜厚度,或者想延長更新涂裝周期都是不合理的。
4)橋梁用結構鋼 比一般建筑用鋼的技術要求嚴格很多,
5)耐火鋼 20世紀80年代點由日本提出,通過在鋼中添加微量的Cr、Mo、Nb等合金元素開發了耐火溫度為600°C的建筑用鋼,該鋼在600°C的高溫屈服強度仍相當于室溫下的2/3,相當于普通鋼材在350°C的高溫屈服強度。它的應用可以減薄甚至取消防火涂層。
6)成型鋼材的品種 鋼材的主要品種油中厚板、鍍鋅薄卷板、彩色涂層卷板、中小型鋼、熱軋H鋼、焊接H鋼、焊管、冷彎型鋼及無縫鋼管等,特別是熱軋H形鋼結構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鋼材的發展趨勢是以中厚板為主,H型鋼、冷彎型鋼、鋼管、彩色涂層卷板需求增加,大中型角鋼、工字鋼、槽鋼用量減少,鋼結構連接材料及網架球節點等品種和質量不斷發展。
7)其他鋼材 鑄鋼、不銹鋼及高強度鋼。